南京:逐梦绿色江宁 建设生态品质新城
2009年,南京市江宁区通过“国家生态区”验收,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批摘取生态区牌子的城区。2011年,《江宁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》出台,成为指导该区“十二五”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的蓝本。这样的建设规划,在南京是首家。2013年,江宁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,紧扣生态乐居品质新城定位,实施生态为基三年行动计划,扎实推进蓝天清水等10项工程,力争在“十二五”期间,把江宁建成经济生态更高效、环境生态更优美、自然生态与城市文明高度统一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。
奋力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,如今,只要你牵手江宁,就难以相忘。
提前规划,守住生态保护红线
“既要金山银山,又要绿水青山;既要‘齐步跑’,又要环境好。”冷静思考中,江宁的决策者定睛于绿色发展的魂魄——人与环境、经济与生态的和谐。青山环抱,绿水环绕。在成功摘取“国家生态区”的荣誉后,江宁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目标: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。
江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,谱写生态文明的“江宁版本”: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、政治、文化、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,深入实施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十大行动,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典范区。
对此,江宁有机统筹“优化开发、重点开发、限制开发、禁止开发”,确立了全域“500平方公里功能板块和新市镇 500平方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区 500平方公里生态涵养不开发区”的整体规划布局,对山林、水体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划定红线。构建长江生态廊道、牛首山—云台山生态廊道、秦淮河生态廊道、安基山—青龙山—祖堂山生态廊道、横山—云台山—马头山生态廊道“三纵二横”生态网架。
作为长江进入江苏的第一站,保护好饮用水源地,事关全市人民饮用水安全,江宁区痛下决心,关闭了21家砂石码头、船厂,虽然损失巨大,但是江宁人不算经济账,算生态账,切实改善了长江江宁段岸线生态环境,也为保障数百万群众的饮水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。